|
2005年3月苏益南任基建处处长以来,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作风踏实,工作业绩明显,带领基建处员工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两年来京江学院、医学院、医技学院、药学院、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处、艺术学院教学楼等9幢教学楼竣工交付,本科生公寓16#、17#、研究生公寓1#、2#、3#、4#竣工交付,市政建设基本到位,绿化建设初具雏形, 苏益南同志政治品质优秀、责任意识明确、管理能力突出,爱岗敬业、工作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全心全意抓工程进度,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基建工作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是高校基建工作区别于其他基建工作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保证学生正常开学的前提是保证学生宿舍和教室的正常交付和使用。2005年16号、17号两幢本科生高层的工程进度成为基建处当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3000平方米的12层高层要求230天完成,难度之大,要求之高,情况之复杂是历年基建工作中所未见。没有人有把握,没有人敢保证,但客观的需要逼迫所有的基建人必须打赢这艰巨的战役。苏益南带领基建处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后方全方位服务于前方,材料供应及时,管理条理清晰、监督步步为营,检查日复一日,决策及时果断,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日夜奋战在工地一线,帮助施工单位排忧解难,帮助施工单位调配人员,帮助施工单位协调各工种的配合,苏益南几乎天天亲临工地现场,召开现场会,协调到班组长,确保了16号、17号工程的顺利完成。2006年,江苏大学新校区同时施工的单体有13个,总建筑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大多是集教学、办公、实验为一体的繁杂的教学楼工程。在工作人员不增反降的形势下,带领全体基建人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全心全意抓建设,放弃了休息天,放弃了节假日,整天奋战在施工一线。暑假一段时间,不但白天不休息,战高温与广大施工人员现场解决问题,晚上也继续加班,在办公室研讨工作、商量问题解决方案,及时果断地决策,快速推进工程进度。为了快速推进工程,苏益南每周到各工地开工程例会,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称为“工程120”,每周召开的工程例会就多达7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增大了工作负荷。 二、 聚精会神抓工程质量,确保百年大计 工程建筑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建质量是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基建处和每个员工形象的决定性因素。“职责明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随着基建工程量的急增,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行的基建规模。苏益南经过长期思考,慎重研究决定,由原先的三人甲方小组逐步向工程大组过渡,形成由各工种人员共同组成的五人小组,对全校所有工程负责,职责明确、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既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发挥,提高经济效益,又增强了责任感,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中有升。 “过程监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2005年苏益南通过“五抓”来实施过程监控,即“抓招标”:招标文件明确具体,招标过程公开透明,招标条约、条款清晰,前后方信息通畅,保证了材料供应的质量;“抓施工程序”:监督施工单位按程序施工,按规范施工;“抓验收”:每一道工序完成验收,材料进场要验收,安装结束验收;“抓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甲方现场验收的资料归档及时,条理清晰,资料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抓项目经理”:中标的各项目经理不能随便变更,每周必须有4天以上在工作现场,缺少一天扣一天的履约金,并且在合同中明确说明,项目经理的到位是提高现场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 抓制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苏益南同志以“一把手”的责任自加“一把手”的压力,工作程式讲突破、工作水平讲提升、工作成效讲显著,化压力为动力,化常规发展为跨越式发展。 制度建设是基本建设有序的前提,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按规范办事,按制度办事就能大大减少各种人为因素。苏益南认真总结基建工作过去多年来的传统,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制订了图纸会审制度,招投标制度、报价核价制度、例会制度、资金报批制度、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制度、处领导集体会签制度、项目经理考核制、施工质量评比制度、监理质量评比制度。一系列制度的执行,提了工作效率,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随着资料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将大大提高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中之重。 四、 抓思想教育,营造奋进氛围 思想教育经常抓,抓经常,苏益南把思想教育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每个周日的科以上工作例会,每个月的全处工作人员会议是集中思想教育,个别谈话开展说教是个性化思想教育,加强科与科的交流,科室例会交流是工作协调的保证。党员示范、干部带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团结一致、统一思想往前干成为基建处响亮的口号。“心要正、眼要明、耳要灵、嘴要甜、手要快、腿要勤”成为每个基建人的要求。“不推诿、不扯皮、不刁难、不情绪化、尊老爱幼、尊上爱下”成为基建处的工作作风。珍惜权力,善待权力,权为学校所用已成为共识,树立了良好的基建形象。两年来,反映基建处的人民来信几乎为零。 “有所作为,无愧责任!”——这就是他,一个做出不凡业绩的普通干部始终用以自警自励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