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网上党校
 
专题教育
  名师讲座
  江大先锋
  人物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江大先锋 >> 正文
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骆英
(2008-08-30) 访问:

骆英,理学院党委委员,教授、博导、副院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苏省重点学科---固体力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土木工程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

该同志作为党委委员,努力成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思想上关心党员的成长,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十分注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主动与党外人士联系交换意见,团结广大教师齐心协力的工作。在组织发展工作,在发展党员谈话工作上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作为教授,他始终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担任3门博士研究生课程、3门硕士研究生课程和1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9名,1人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高技术、国防基础研究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项目共5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额达183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近70篇,其中被EI收录20余篇。

他不仅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为教学与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 而且以自己的卓越学识带动和推进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深入展开, 努力成为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起到一种动力引擎的作用。

在学院分管科研和产业工作中,他通过邀请国内外各学科知名专家讲学,举办年初项目申报动员会,倡导和鼓励学院各学科的学术骨干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努力提升学院的科研综合实力。2005年在理学院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纵向科研项目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2项,科研纵向计划总经费达100万元。2006年学院科研申报工作又上新台阶,学院获批纵向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防基础研究子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回国人员基金各1项、省级各类项目9项,计286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6年,骆英教授抓住发展契机,带领研究所积极开展了工程结构损伤评估及结构的见证取样检测业务资质的扩项申报工作和省级计量认证的扩项工作,在校院两级领导的关心下,土木工程测试技术研究所完成了注册资金由100万到180万元的扩资注册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度的工作计划。2006年研究所完成了646万元的经费到帐,加之学院的其他科研项目,理学院年科研总经费达993万元,使理学院成为全校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近千万元的学院,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发展。

骆英教授心中始终装着全院师生员工,甘当师生公仆。

第一,他爱教敬业,全力以赴地做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

为了构筑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的平台,不辜负广大教师的期望,在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骆英同志团结理学院各系的教授老师,战严寒、斗酷暑,全力以赴地为学校和学科建设工作,成功申报并获批江苏省大学物理省级示范实验中心200万、力学部省共建项目300万、江苏省重点学科系统工程30万、固体力学30万、新专业建设物理师范和应用数学合计80万等教学、科研设施平台的建设资金,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始终站在学科建设的第一线,2005年带领力学学科成功申报获一批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成功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固体力学重点学科。2006年底,骆英教授又带领大家向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进军。所有这一切为理学院的基础学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他切实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与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人员组成上讲,力学系是一个仅有18个人的体量不大的学科系,但是却担负着全校的工程力学公共课程和一个博士点、一个一级硕士点、省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一个对外服务的窗口单位,任务十分繁重,超负荷的工作使理学院力学系仅2006年就有3位教授及教员病倒在工作岗位上,面对严峻的形势,骆英教授处处从大局出发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他十分关心同志的方方面面。当苏军教授病倒在讲台上,是他一个人将病人紧急送到附属医院急救,当该老师的亲人去世,他不远数百公里去吊唁,其他教师的亲属生病了,他也主动上门慰问,以使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之中。骆英教授在学习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全力指导学生的论文工作和科研进展,同时十分关心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保证每生每个月1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之余。为鼓舞同学的创新,每当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明显的进展时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重要节假日尽他可能的予以补贴,既保证了学生平时的生活费用,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科研工作中,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鼓励并赞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国内相关的重要国际会议,每年达60人次以上。

骆英教授,负责学院的分管科研产业工作,担任实验室建设的副院长、力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点带头人、结构工程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方向带头人以及土木工程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位。他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以普通的教师参与力学系的各项工作,并配合力学系领导将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协调好。在土木工程测试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中,他始终把好质量关,引领计策技术新发展,出具公正数据,对社会负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发挥了一名党员和教授应当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
 
 
 
 
 

Copyright @ 2010 江苏大学
技术支持:第一网络工作室 联系我们

您是自2010.5.1起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