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以先进性教育为抓手,科学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学院党委和行政以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在全面总结“十五”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打造特色、提升内涵”这一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学院实际,科学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在现场办公会上,受到学校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并在全校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规划的精心制定,为“十一五”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保持先进,发挥作用”结硕果 理学院是我校目前教职工人数最多、教学任务最重的学院,学院的核心课程占全校核心课程的1/4,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占全校教学工作量的1/6。学院党委在做好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常规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在打造亮点、争创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将党组织和党员的“保持先进,发挥作用”突出体现在学院的中心工作中,努力以一流的业绩不断提高学院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贡献度。 1.学科建设上新平台 在继“十五”期间理学院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后,由院党委委员、院长田立新教授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骆英教授带领的学科建设团队,再接再厉,瞄准更高的目标,奋力拚博,使系统工程和固体力学两个学科在2006年又被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占全校新增重点学科的1/5),从而使学科建设上了新台阶。目前,这两个学科正按学校的要求 ,全力以赴朝着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目标迈进。 2.科研工作有新突破 科研水平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学院党委和行政十分重视。在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中规划早、行动快、力度大,争取主动。近两年来,学院在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共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检索40多篇,EI检索20多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部省级项目13项。纵横向科研经费连创新高,2005年超600万,2006年近1000万,居全校前列。 3.数学建模创新佳绩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在建模竞赛中发挥关键作用,近两年在国际和全国竞赛中分别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省级奖10多项。 4.实验室建设拓新空间 学院抢抓机遇,不断提升物理实验中心和工程力学实验中心2个校级实验中心的建设水平,广大党员教师在实验室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全力以赴精心做好各项工作。2006年,实验室建设又取得丰硕成果:工程力学实验中心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成功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取得300万元的经费支持;物理实验中心成功申报和获批江苏省大学物理省级示范实验中心200万元的经费支持,从而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三、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1.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 坚持学院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制定计划,明确专题。按照学校党委“三个一”读书活动的要求,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撰写学习心得。为每个支部购买《江泽民文选》,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理学院“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获校优秀奖,有4篇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获学校奖励。 2.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引领和谐发展 在思想建设方面,学院党委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和大局意识,以人为本开展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讲学讲理,明德明礼”院风的内涵。抓党风,促教风,带学风,形成优良的育人氛围。 在组织建设方面,认真做好党支部工作目标评估,不断加强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重视开展最佳党日活动,推荐的“最佳党日”活动方案获学校奖励。学院党委坚持“十六字”方针,突出工作重点,严格工作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发展质量。两年发展预备党员176人,预备党员转正87人。积极从源头做起,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壮大,认真组织做好分党校二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两年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45名。 在作风建设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拥护。 3.锐意进取创新,不断提升党建水平 在坚持制度,注重规范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学院党委积极进行创新党建工作的探索,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开展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数学系党支部申报的项目“努力探索形成高校党支部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研究生041党支部申报的项目“创优良学风、班风——‘研带本一对一’活动”被评为一等奖,另外7个党支部申报的项目分获二、三等奖,其中1个项目获学校奖励。 两年来,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数学系主任李医民同志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学院分团委书记王卫龙同志被评为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周士金等5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 2007年数学0402班已被学校推荐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