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网上党校
 
专题教育
  名师讲座
  江大先锋
  人物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江大先锋 >> 正文
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曲云进
(2008-08-30) 访问:

曲云进,男,1969年5月出生,江苏句容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助理研究员,现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自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过系秘书、系团总支书记、组织部组织员等,其间:曾被市委选派参加农村社教活动,还做过老干部工作。无论什么岗位,无论什么工作,他始终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领导、同事,特别是学生的好评。他曾在原镇江师专创下几个第一或唯一:系团总支是学校第一个“江苏省高校先进团总支”,他本人是学校第一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团干部”、 学校唯一“江苏省高校风采工程先进个人”,多次荣获省、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和“镇江师专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荣获镇江市“2002年度全市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一、坚持原则。原则性强,这是曲云进同志给很多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评优评奖、推优、入党、毕业分配、学生处分、老同志费用报销等问题上,不论远近亲疏,职位高低,都始终做到一视同仁,按规定制度办理。曾有几位毕业研究生党员,违反了组织关系转接规定,因需要又来学校希望能够重新办理有关手续。他从维护党的纪律出发,耐心地向有关人员解释党内规定,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就学生入党问题,也有人向他求情,希望给予照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原则。有一受过处分的学生家长托人打招呼,希望能够解除处分或不将处分放入档案,也被他婉言拒绝。
二、关心学生。曲云进同志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尤其是对别人认为的“差生”更是关爱有加。他虽然对学生一贯要求严格甚至也有人认为是严厉,但是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与他的关系却非常融洽。他非常熟悉了解学生,以致一位毕业十年的普通学生来看他,他能立即喊出名字并说出学生老家是哪个县哪个镇的,那个学生惊诧不已,非常感动。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从不嫌弃。他认为,对那些需要拉一把的学生,在关键时刻拉他一下,那完全可能让他受用终生。有位学生来自特殊家庭,虽有才气但敏感脆弱,容易自暴自弃,许多老师包括个别领导对他另眼看待。曲云进同志却抓住他的长处加以激励,并在每次犯错之后与他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后来这学生毕业成为一名教师,现已成为一区政府领导秘书。这学生曾在信中表示,是曲老师“改变了我整个一生,我的命运从此改写。”到学院工作以后,他还是把特殊学生作为关注点,经常心平气和地与一些“差生”谈心,也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关心关注这些学生。经过努力,这些学生有了较明显进步。
三、工作勤勉。以前,美化学生寝室,他亲自买材料、选择内容、装裱制作、张贴悬挂等。在做老干部工作期间,经常主动服务上门,周到细致。在组织部工作期间,根据分工所承担的组织建设、党校以及网页维护等工作都是常规性、连续性的工作,比较繁琐,没有间断,还会经常有临时性、突击性任务,每天几乎没有什么空闲。特别是每年党内年报、每两年的党内表彰等,他都要花很多的业余时间在上面。在先进性教育和党建迎考期间,他在完成本职岗位所承担的繁重任务外,还参加了主要由党办人员组成的秘书组,参与各种讲话、报告的拟草,许多次工作到半夜乃至第二天凌晨。学校合并组建以来,他承担了大量的文字工作,负责或参与拟草的规章制度、总结材料、调研报告、计划通知等不下百份,他对我校党的组织工作制度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到学院以后,坚持求真务实,不追求轰动效应,反对形式主义和好大喜功。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对突发事件,能做到及时处理,妥善解决。特别是对前任遗留的两例学生摔伤事情的妥善处理,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学生家长很满意的结果,同时也维护了学校利益,更避免了矛盾冲突。他在全校率先开展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回信精神”活动;他大力推进优良学风班风建设,考风明显好转,考试不及格总人大幅度下降,05级CET-4一次通过率达到80%,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文明宿舍比例比上年提高了近20%,学院被评为“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积极做好助困帮扶工作,设立了学院首个企业“奖助学金”,学生欠费率明显下降,低于全校水平。
四、勤于学习。曲云进同志注重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深入学习党建理论,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他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组织工作,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是在组织工作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业务精通”,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非常熟悉。平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党建报刊,钻研业务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他曾连续三次荣获学校党建与思政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省学校党建研究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一篇,一篇被收入全国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2006)。
 
 
 
 
 

Copyright @ 2010 江苏大学
技术支持:第一网络工作室 联系我们

您是自2010.5.1起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