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松,男,1963年3月出生,上海市崇明人,1984年入党,1985年留校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工作和中心实验室工作,兼任学院党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 该同志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注重党性修养,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办事公正、认真、严谨、踏实,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创新,为学院的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和教书育人工作尽心尽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管理工作方面 作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学院获批“‘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2006年生物技术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评估,认真组织完成06级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完成06级本科培养计划和07级京江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认真落实学校100号文件,脱稿授课、多媒体准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论证工作按计划完成。完成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和新专业实验室建设1个;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达90%;新建实习基地3个。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工作:学院脱稿授课比例100%,必修课多媒体使用比例100%,正副教授上本科讲台比例100%,课堂教学质量优良率95%以上,任助教2年及以上过教学关达100%,2006年02级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0.7%,04级75.7%,比学校平均值高出近6个百分点,05级达到79.2%;06届学士学位授予率达到91.1%。在学校教学大赛,学院教师荣获初级组第5名(三等奖),积极组织全院教师观摩教学大赛。积极与江南大学等省内其他5所高校联合申报江苏省实习教学改革课题。 2007年初,在学校传达教育部1、2文件后,立即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简称“质量工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院教学法活动,从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质量工程”背景和重大意义、“质量工程”内容、我们的目标与任务等四方面,亲自为学院全体教工作“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文件解读”报告;使学院贯彻落实“质量工程”文件精神工作走在了全校的前列。 该同志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到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走在了全校前列,得到了学校职能部门的肯定,2006年所分管工作与年度目标相比都完成和超额完成。在2006年校中层干部考核中被评为A(优秀)。 积极参与2005年党建迎考工作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些具体工作。参与党总支的党员发展工作。在2006年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被评定格为“优秀”。认真做好学院在徐州地区本科生招生宣传,2006年带领13位教师赴徐州作招生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认真参与做好06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参与完成学院“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制定了学院2006年年终教学工作量分配方案及年终分配工作;该同志能主动积极配合班子其他成员工作,班子团结和谐,学院2006年圆满完成年初的工作目标;在2006年校中层干部考核中学院班子被评为A(优秀)。 2.教学与科研工作 作为双肩的干部,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仍认真做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目前承担了本科生2门课程,研究生的4门课程。每年指导本科生2-4人、硕士研究生4-5人;2005年获江苏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目前主持教学研究项目4项,参编教材3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参加科研项目5项,鉴定验收项目3项,两年类在中文核心和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 3.学科专业建设工作 积极参与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申报工作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江苏省特色专业验收总结工作,参与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的论证工作。 4.社会工作 积极参与了“百名教授进百所中小学”活动,在丹阳五中开设《思维创新》讲座,积极拓展江苏大学创造学研究所的影响力,在校外开设10余场《创新与创造》讲座。作为中国创造学会的理事,积极参与学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