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网上党校
 
专题教育
  名师讲座
  江大先锋
  人物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镇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赵亚夫
(2008-08-30) 访问:

今年67岁的赵亚夫从事农业科研实践近半个世纪,他用一颗紧贴农民的心,用一双扎根田地的脚,用一个实用科技装备的脑,用一双放眼世界的眼,矢志不渝,一以贯之,成为开启山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出色地完成了党对农民兄弟的承诺。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他出色地完成了科学对土地的承诺。

赵亚夫自从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后一干就是46年,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稻麦载培、果树、蔬菜、农业经济等专业研究和科研管理。先后到武进、宜兴、丹阳、句容等地农村蹲点28年,完成了稻麦载培新技术、草莓良种引进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江苏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技术新途径等15项科研项目,出版了《草莓品种及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等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专著。1987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1991年被中组部授予优秀领导干部称号,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国务特殊津贴,他还是中央十四大代表。

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刚刚上任镇江农科所所长的赵亚夫作为由8名成员组成的省农技干部研修组组长,带队东渡日本国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研修的主要方向是稻麦栽培。一到日本,赵亚夫被震撼了。那是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到处郁郁葱葱,山上有林,山坡有果,鲜花漫山遍野,洁净的农舍掩映其间,清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巨大的反差,令赵亚夫心潮澎湃,难以平静。由震撼所刺激出来的这个梦想变得更加鲜亮:我要尽其所能,帮助山区创造满山的树木,满坡的果林,满岗的鲜花,满田的优质稻米,让农民收获满屋的财富。

一年后,赵亚夫学成回国。他掌握了全套优质稻麦栽培技术和全套草莓栽种技术,带回了满满13箱农科书籍和资料,还带回20棵草莓苗。

回国后不久,赵亚夫带领科技人员来到句容白兔解塘村蹲点,该村地处丹阳、丹徒、句容三县(市)交界处,对镇江的农业发展有辐射带动作用。在获得白兔镇政府的支持后,赵亚夫动员村干部带头试种,并带领科技人员走村串户,说服动员农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肥料,终于说服十多户村干部和农民同意试种露天草莓。赵亚夫又与农民住在一起,从栽培、施肥、灌溉、防病、管理,每个环节都严格按标准操作。一个季节下来,露天草莓亩产量达500多公斤,效益500~600元,超出了常规农作物的2倍。初见成效,不仅增加了科技人员的信心,也调动了农民兄弟的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在句容部分农户草莓亩产已达到3000公斤,接近了日本亩产的平均水平。2003年,句容被国家授予“草莓之乡”。

几十年来,赵亚夫和他领导的农科所,平均每年消化引进新技术四项,每年获镇江市级以上科研成果两项, 草莓、茶叶、葡萄、水蜜桃等应时鲜果在句容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优质有机“越光”大米、有机水产品等超2.5万亩,农民直接增收26.5亿元。

“人,必须走到田间地头去,才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赵亚夫不喜欢“纯理论式科研”。作为镇江农科所所长,他在全省第一个调整科研结构,所里60%的人员搞高效农业,40%搞粮食。他对农科所的工作原则提出了四句话:“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他推动建立了5个江苏省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句容)科技实验园,面积2300多亩。赵亚夫将之命名为“万山红遍”,希望应时鲜果红遍万山。赵亚夫领军的农科所,同时驱动示范窗口和科技培训两个轮子,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丘陵地区应时鲜果的发展,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80万亩。

如果说,20棵草莓苗的“星星之火”,成功地燎原成“草莓之乡”,那么,示范户就是致富农民的“星星之火”。

白兔镇王梅林一提到赵亚夫,就一个劲地说好。他妻子去世多年,儿子、媳妇双双残疾,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过去的日子简直没法过”。2003年,赵亚夫支持老王种了近两亩的草莓。从选苗、栽植到田间管理,赵亚夫精心指导,关键的环节直接动手。当年,王梅林草莓收入八九千元;第二年开始,草莓收入年年超万元;去年老王又在草莓田里轮作了越光水稻,收入近两万元。

葡萄大王方继生谈起赵亚夫便激动不已:“如果没有赵主任,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句容葡萄产业的发展。”方继生是句容春城的普通农民,1989年,一条“巨峰”葡萄高产高效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即邮购了种苗,在承包的岗坡地上开始试栽2亩。1991年的一天,赵亚夫去春城蹲点,路过方继生栽种的葡萄田,眼睛一亮,从葡萄架搭的方式上看,认定这位农民是学过种葡萄的,但管理、施肥等技术还很粗糙。赵亚夫立刻停下脚步,在田边询问一位农妇葡萄种植户的情况,并递上一张名片请她转交。方继生正为葡萄管理发愁,得到那张名片,如获至宝,第二天就赶到农科所,赵亚夫当时就传授给他许多葡萄种植技术,并介绍葡萄专家芮东明与其结对。此后,赵亚夫经常带领科技人员到葡萄园里现场指导,一下从几亩发展到20多亩,“老方葡萄”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由此,对周边又形成带动效应,春城丁庄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3000亩。

2003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清晨,突降大雨,这可急坏了白兔镇龙山湖村的农民周先明。原来,周先明看到好多人都靠着发展农业项目致了富,心里痒痒的,寻思着把村里的荒地包下来发展项目。早几天他鼓足勇气和赵亚夫联系,希望赵亚夫能来帮着出出主意。赵亚夫一口答应了,就约在今天。眼见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雨不但没停却越来越大,老周心想,远在镇江的赵主任(赵亚夫时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肯定不会来了。8点多,老周听到门外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他出门一看,一位老人打着雨伞,穿着雨靴,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一瞬,老周惊呆了,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赵主任啊!”赵亚夫应了一声,连家门也没进,就让老周赶紧穿雨衣,带他去地里看。赵亚夫打着伞,踩着一路泥泞,径直往荒地深处走,高及腰的杂草几乎要把赵亚夫淹没了。就这样他们在雨中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从地里回来时,50岁的老周累得头晕晕的,有点站不住了。他看了一下身边比自己大十多岁的赵亚夫:脸上全是水,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嘴张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老周看到这一幕,感动得喉咙里跟堵着什么东西似的,“谢谢”都没能说得出来。

“姐妹桃园”主人王巧娣对此也深有感触,“赵主任一到关键时刻就出现了”。剪枝是种桃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她当时并不懂。栽种后的当年12月,见其他桃农在忙着剪枝了,王巧娣心里也犯急了。电话打到赵亚夫那里,赵亚夫笑着安慰她不要着急。过了几天,赵亚夫来了,一边修剪,一边讲给王巧娣听。当时天气相当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赵亚夫虽然戴棉帽穿棉衣,但露在寒风中的手还是微微颤抖。王巧娣当时也有点冷得吃不消了,想劝赵亚夫别剪了,等稍微暖和些再做也不迟。可看到赵亚夫做得那么认真,她怎么也开不了口。就是这个王巧娣,在赵亚夫手把手指导下,栽了30多亩水蜜桃,第三年就收入6万元,今年可达8—10万元。她与70多岁的老父亲发自内心地说:“希望赵亚夫活到100岁,带领更多农民致富。”

草莓种植大户王柏生说:“赵主任对我们的那份热心真是没话说。我们随喊随到,比‘110’还要及时。”于是,赵亚夫这个“为农服务110”的美称一下传开了。

这些年,赵亚夫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指导。“要致富,找亚夫”已经在句容乃至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江苏许多市县政府特聘赵亚夫为顾问,除镇江外,由他和农科所直接指导的国家与省市农业科技园区38个。在他所指导过的农业示范户中,产生了2个全国劳模,3个江苏省劳模,10多个市级劳模,他们也成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行家里手。

1993年赵亚夫当选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还是三天两头泡在田间地头,以至跟着他一起辛苦的司机都不能理解:“赵主任老是做这些‘呆事’,整天与农民打交道。”赵亚夫说,为农民做事,是在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和责任,时间长了,人们就会理解你。

戴庄村位于溧阳、溧水和句容三县(市)交界处,是典型的茅山老区腹地。就是在这里,赵亚夫通过帮助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小康村”的梦想。如今,戴庄村有机农作物已经从几十亩扩大到3000多亩,发展成为有机稻、桃、草鸡等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2001年赵亚夫与省老区促进会在江苏省率先提出建立茅山丘陵有机农业圈的设想,并以项目化方式上报省政府。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的李源潮当即批示,予以肯定和支持。茅山有机农业圈地跨宁、镇、常三大市与四县(市),总面积3.5万亩,方圆20多平方公里,是全省最大的有机农业圈。该地区人口少,资源丰富,水质达一类标准,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数十年来,赵亚夫几乎走遍了句容的山山水水,每年180天在乡间小路奔波,行程数十万公里。经过他培训的农民达30万人次,这相当于句容市所有农民的人数。赵亚夫是激情澎湃的诗人。漫山遍野的赤橙黄绿香飘四季,草莓大王,葡萄大王,数不清的致富农民的笑容,让日本人惊羡的戴庄村……就是赵亚夫书写在大地上的诗行。

他以一生的热情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改变这片土地的传统面貌,改善山区农民的生存状态,改革农村致富的思路。

一生啊,他只做了这一件事。不多。但是他做成了。他是成功者。

 
 
 
 
 

Copyright @ 2010 江苏大学
技术支持:第一网络工作室 联系我们

您是自2010.5.1起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