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网上党校
 
专题教育
  名师讲座
  江大先锋
  人物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江大先锋 >> 正文
2007-2009年度院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材料
(2009-07-04) 访问:

汽车学院党委先进事迹

近年来,汽车学院党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学院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院党委基本情况介绍。

学院党委由七名委员组成,下设17个支部,共有党员440人,其中教师党员63人,占现有教职工人数的58.3%,党员专任教师42人,占专任教师的60.29%;学生党员人数为377人,占现有学生总人数的20.67%。约有800余人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300余人已经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在08年的江苏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中,考核结果为优秀。

汽车学院党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科学教育观、科学人才观作为指引,紧密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和促进党的建设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院党委的工作目标是:建设一个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行政决策的,懂业务,善管理,团结协作,清正廉洁,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带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教职工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形成一个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保证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

二、组织设置,合理完善

2008年10月,按照党章的规定,学院党委按时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院委委员会。该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人,博士5人,平均年龄45岁,他们政治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分布均匀,分工科学明确,共同组成了一个年富力强、坚定团结,既奋发有为,又敢于负责的,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学院党委下设17个党支部,包括4个教工党支部和13个学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全都建在了班上,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均由党性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年级辅导员担任,基层党支部组织健全,设置合理,战斗力强。

三、运行机制,规范健全

1、以三种能力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近年来,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三种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团结协作能力。学院建立健全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共同负责制度》、《重大事务集体决策制度》,做到了多学习,长通气,勤交流,促提高,为促进班子建设,做好学院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不断实践,学院形成了党政共同负责的合力效应,对引领学院工作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科学发展能力。一方面,院党委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对教育科学发展规律把握更准确,特别是在我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院党委结合学院实际和“十一五”规划,从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出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通过学习,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自觉性更加坚定,为地方经济多作贡献和推动学院跨越发展的责任心更加强烈,对学院办学思路定位更清晰;另一方面,院党委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并认真落实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积极引导群众,始终绷紧“稳定大局”这根弦,动脑筋,想方法,解决教师教学、科研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好暖人心,聚人心,稳定人才的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受到广泛好评。

三是廉洁自律能力。加强党风建设,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增强执政党的拒腐抗变能力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三年来,院党委认真贯彻中纪委、校党委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及《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活动;学院廉政文化建设有载体,有内容,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并注重长期性和连续性。学院制定了《汽车学院党风廉正建设的若干规定》,通过“三讲”教育,组织党员收看警示教育录像,学习党员廉洁自律条例,参加反腐倡廉测试,参观句容监狱等多种形式的党风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牢固树立了勤政为民,廉政兴业的思想,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规范党支部建设

首先,学院党委积极实行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使党支部的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定期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强化党支部的职能,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完成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支部工作有完整的考核、检查措施,同时,按照学校标准,及时落实支部书记待遇。其次,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支部战斗力。一是出台教工党支部和研究生新生党支部共建制度,利用教工党支部正式党员多、组织纪律性强以及专业力量强的优势,从支部工作、组织生活以及专业学习上指导结对支部,帮助结对支部在各方面都尽快成熟和提高。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共建双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07年至今,结对支部举办共建活动十余次。实践证明,通过共建既充分贯彻了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助人、助学、助研”的教育理念,也有力地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支部共建是学院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同时也得到了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小组专家的好评。此项制度也于2008年荣获江苏大学党建创新二等奖;二是建立院级基层党日活动立项申报制度。此项制度目的在于鼓励基层支部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要有立项、审批、实施和总结四个环节,对申请立项成功的党日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此项制度实施以来,各基层党支部踊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07至09年上半年成功立项达21项,配套活动经费达到5100余元,其中获得校级奖励的达到7项。

在以上制度的促进下,各党支部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本单位所承担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教师党员在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积极进取,勇挑重担,占专任教师总数60.29%的党员专任教师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完成了全院75%和77%的工作量;在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省部级和企业的科研任务,07-08年争取到的横向和纵向科研经费共4840万元,占全院总额80%左右。学生支部也能够带领和团结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团工作和最佳党日活动中发挥积极在作用,学生党员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2007年暑假,学生党员田璐作为我省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党史学习班,全省仅三人;院党委的“开设互助学习辅导站,为建设和谐校园增添光彩”活动方案荣获2008江苏大学“党建工作创新创优”三等奖大学生“党建三个一”工程总结和案例获校一等奖

四、党员教育和管理,长抓不懈,成绩斐然

1、深入的党员教育: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每年都将党员教育计划规划纳入党政工作要点。在进行党员教育时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院党委注重以重大事件为契机,以社会热点为结合点,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08年,以学院党委换届选举和校二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加强党员的民主意识教育。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文件,明确党员权力,发扬党内民主,为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在全院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一次民主意识教育;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契机,组织教师党员前往镇江句容参观考察我省新农村建设情况等,均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学习与业务相结合。各党支部均能将党员教育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例如,教师车辆工程党支部连续多年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参观上海国际汽车展,了解最新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实验室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参观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研究生071党支部开展了“节能、减排、降耗,共创和谐校园”的主题党日活动,以参加本田上海节能车大赛的“自由舰”号节能车为宣传载体,通过签名横幅、散发倡议书、试乘试驾等宣传手段,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活动还得到了校电视台的关注,影响广泛.(此项活动获得了校最佳党日活动二等奖);三是形式和内容相结合,除了组织观电教片、知识问答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例如,2007年,在“保持先进、发挥作用”主题教育活动,院党委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加强党的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00余篇,遴选出6篇参加校级评比,获奖4篇。其中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组织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院党委江浩斌副书记喜获朗诵比赛三等奖,学生也获得合唱比赛三等奖;同时注重党建工作进网络,建立和完善院党建网页,使党员教育不断深入。

正是对党员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学院党组织从上到下都能时刻发挥先进性。教师党员在教研室学科建设、课题申报、课程建设、科研团队等方面,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他们的团结和带领下,近三年来,学院获得校教学成果奖3项;获第二届江苏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三等奖一项,申报学校教改项目22项,立项13项;其中2项获得重点资助;发表各类论文447篇,论文质量逐年提高,三大检索论文共138篇;鉴定成果18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8项,授权专利31项。学院有两个研究团队成功申报了江苏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一个研究团队成功申报了江苏大学院级科技创新团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学院党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已多次捐款献爱心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中央组织部的号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纷纷为灾区的人民再献爱心,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短短三天内共收到特殊党费14920.95元,捐款总额排在学校前列。此外,08年上半年,针对部分群众抗议藏独分子破坏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过激行为,学院党员师生能带头维护校园稳定,引导师生群众合理表达爱国热情,以做好本职工作、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作为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大支持。

2、规范的党员管理:院党委重视对党员组织观念的培养和教育,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一是党员管理信息化:建立健全了全院党员电子信息库,收录党员基本情况,并及时更新,方便统计和调阅;二是党员管理服务化:在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前及时提醒;及时转接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对不方便到校领取的毕业生党员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对家庭生活困难的教师党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帮助并帮助解决家属的就业问题;三是流动党员管理常态化:建立专门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重大教育活动不遗漏每一名流动党员,对有条件转出的流动党员积极办理转出事宜。

3、严格的党员发展:学院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健全,程序规范,手续完备,既保证了数量,又注重了质量。一是抓入口关。首先,院党委坚持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的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共青团推优工作,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并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其次,注重积极分子培养的连续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连续性,即积极做好新入学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审核,编入相应党支部并入库登记,及时指派新的培养联系人,同时做好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材料整理和归档工作,既承前也启后,主动的做好沟通工作,保持党员、积极分子培养的连续性;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针对性即根据每位积极分子的个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采用压担子,提任务的方法分配适当的工作,从而做到在实际中锻炼和考察,例如,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帮扶本班一名同学,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在集体活动中勇挑重担,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组织活动;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性即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中来。利用院党校的社会实践环节,采取统一主题,分组行动的新模式,打破了以往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的传统,力求有特色,有创新,有实效,使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校党委组织部网站还对部分活动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影响面。二是抓好发展关。首先,制度规范:学院出台了《汽车学院发展学生党员细则》以及《汽车学院发展学生党员补充规定》,制作了《汽车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流程(学生版)》以及《汽车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流程(党支部版)》,帮助各党支部严格发展条件,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手续;其次,公开透明。在坚持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和群众座谈会的前提下,学院制作《发展学生党员简明流程》并在学生社区张贴,这一措施拉近了党组织和普通同学的距离,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再次,抓好考察关。从多方面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在时间上不仅注重既往成就,更加注重现实表现;在条件上对学生党员不唯成绩论,更要结合社会贡献和群众意见综合考察;在范围上不仅注重入党之前的表现,对预备期间的表现也同样重视。

近年来,学院在党员组织发展和积极分子培养方面已形成了党员核心层、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层、普通同学教育启蒙层的三级梯队。学院尤其重视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大学生、研究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院党委领导每位联系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鼓励他们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学院的党员队伍,不断改善学院的党员结构。07年至今,学院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10人,发展教师党员3人,发展学生党员336人,发展计划完成率均在80%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22%;党员发展工作更加细致,并且注意向低年级倾斜。例如,08年年本科生低年级发展党员14名,比07年增长6倍;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党员发展质量也得到保证,新发展党员中,获得过校、院级各类表彰的占85%,六人获省级奖励,担任过院级以上学生干部的占到40%。

五、领导重视,统战群团工作积极有为

1、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学院民主党派共有8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高级职称比率达到100%,他们对于学院的学科发展和民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非常重要。学院党委建立座谈会制度、联系人制度,通过落实不同形式的工作制度,保持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促进了学院的和谐发展。

2、工会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本着服务教工、凝心聚力的宗旨,通过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活动,加强了教职工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了教职工的身体素质,增进了教职工身心健康,和谐了学院工作环境。07年至今,学院分工会在全院教职工中深入开展各项全民健身运动,组织教工参加校运动会、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排球比赛、师生乒乓球比赛等,极大的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了集体观念,发挥了工会应有的作用,受到了教职工的好评。2007年度,学院在“汽车杯”教工排球赛中勇夺冠军,这已经是学院第三次蝉联此项目的冠军。2008年5月,学院顺利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3、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离退休工作政策,十分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的思想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例如学院组织了为老教授祝寿的活动,每年的年终聚餐都会邀请老同志参加,邀请老同志回学院参观等等,让老同志感受到了温暖,部分老同志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特长,贡献着余热,奋战在科研一线。

4、院团委每年组织指导学生开展60余项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自2004年以来,学院团委主办了以“普及汽车知识、弘扬汽车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演绎人车情结”为主旨的校园汽车文化节,内容涵盖镇江高校“汽车宝贝”选拔大赛、校园“车评之星”评选活动、校园汽车展示会、全校汽车知识大赛、发动机拆装大赛、“风神轮胎杯”轮胎滚动赛等品牌活动。另外,结合学院专业特点举办了汽车学院“男生节”、“女生节”系列活动等。同时,院团委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主旨,以服务新农村、共建和谐社区以及青年志愿者行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水平。组织了“阅微行动”实践小分队、交通安全实践小分队、赴镇江福利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等,为同学们搭建了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的广阔舞台。同时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小分队与镇江公交公司、镇江特教中心、镇江福利院、江科大社区、镇江市寿邱街社区等结成了良好的接队合作关系,更让同学们在服务过程中意识到身上肩负的历史重任。为进一步强化学院团员青年和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奉献意识,2008年11月成功举行了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首届团员、学生代表大会,在同学中形成了“跟党走,听党话”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

六、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学院文化

学院党委探索出了以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为载体,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向上的学院文化,达到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作用。在2007年校党委宣传部组织的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中,学院党委获得了二等奖。在2007年的单身教师公寓租赁制度改革中,学院党委多次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稳定情绪,摸清思想,搜集意见,反馈信息,并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沟通,以解决学院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为着力点,起到了很好的纽带桥梁作用,稳定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避免了过激行为的发生,维护了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局面,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08年上半年我国汶川地区发生8.0级强烈地震,下半年北京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09年恰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种种重大事件都集中在一起。学院党委以重大事件为契机,针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统筹安排全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例如,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在教职工积极奉献爱心的同时,学院党委号召广大职工,将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一种动力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决心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发扬“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七、学生工作思路清晰,成效显著

学院学生工作团队本着“抓点、稳面、控差”(即抓好全局性、特色性的工作,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这两项重点工作,稳面则为抓住两端少数,稳定中间多数;控差则为对表现差、心理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做到胸中有数,控而教之,控而帮之)的基本思路开展工作,倡导“一份辛劳,两份收获”,注重素质教育,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保证教学和生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工作团队也于2009年荣获江苏大学“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1、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坚持以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努力培养素质健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风建设的成效显著,主要工作有:①针对转年级学生重修课多、课业困难、思想压力大的实际问题,学院分管领导定期召开转年级学生座谈会,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日常走访和联系,针对每个转年级学生的原因,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07年有11名转年级学生顺利毕业,其中4人获得学位证书。②.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学位授予率,坚持抓课程考试合格率和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通过率,采取考前模拟、任课教师集中辅导、学院每学期组织“扫盲式”四级英语过关强化班等措施,取得较显著的成效:截止09年6月,06级本科生四级英语通过率已超过90%,在全校各学院中处于前列;机械培优071班首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就取得100%通过的好成绩;③为形成浓郁持久的学术氛围,学院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如特聘讲座教授范秦寅博士的“现代CAE系列讲座”、王国林副院长的“公路运输与轮胎”、吉利汽车(上海)研究院院长张彤博士的“混合动力汽车设计”、东南大学王炜教授的“现代交通技术、改变人类生活”等二十余场学术讲座,这些讲座突出了专业特点,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的理解,增强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讲座,解决了在同学中长期存在的不知学什么的问题,稳定了专业思想。

2、坚持点面结合,全方位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全院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达100%;2009届本科就业率已经达到72%,考研录取率达到21%,综合指标处于全校前列。学院每年专门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详细分析毕业生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了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主动上门招聘毕业生,学院通过发邀请函、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关系、为用人单位实行“保姆式”服务等手段,热情地为用人单位提供各项便利条件,通过专业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用人单位前来招聘。2007年至今,学院共举办“汽车与交通类招聘会”三次,企业专场招聘会接近200场,共有100余家单位来学院招聘毕业生,其中北京公交集团、苏州吉孚动力有限公司、宜兴客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是首次来学院招聘。另外,学院新增就业基地10家,并和这些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学院成立了以研究生为主要成员的汽车技术服务创业团队,该团队以镇江周边及苏南地区的中小型汽车企业、高职院校为服务对象,专门从事汽车技术服务。

3、齐抓共管,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学生资助体系。

在助困方面,院党委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经济现状,全面落实学校的助困政策,科学合理地分配助困经费,摸清情况,分类进行,动态管理,并力争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教育与资助并重,坚持普通和专项补助相结合,坚持补助与清欠学费挂钩。首先,坚持教育与资助并重。积极向学生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在大力推进助学贷款的同时,积极进行诚信教育,组织全体申贷生观看《贷款助学诚信助人》的教育片并撰写观后感,共有6人获奖,学院也获得最佳组织奖。运输042班谢开源同学获得了江苏大学首届十佳“励志之星”的荣誉称号;其次,坚持点面结合,建立普通补助和专项补助相结合的多层次资助体系。三年来,学院先后从企业争取到各种助学金60多万元,新设立了“克莱斯勒300C”奖学金、常柴奖助学金、风神轮胎奖助学金等。据统计,2007-2009年度,学院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总额222.14万元,基本覆盖全体贫困生。其中社会奖助学金54.84万元,在建立普通助困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意外受伤和家庭变故的学生进行专项补助。2007年至今,学院共发放临时专项困难补助4.94万元,院领导和辅导员多次到医院和宿舍看望生病学生,并积极帮助困难学生申请医疗补助;第三,坚持补助与清欠学费挂钩,不遗余力地解决欠费问题。学院对贫困生实行了动态管理,成立了贫困生资格认定小组,定期更新贫困生库,基本每月统计一次其欠费情况,了解其缴费主动性,每学期统计一次其受助情况,做到面上平衡,重点突出,补助到位。在以上措施的保证下,欠费率稳步下降,目前控制在5%以下。积极鼓励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和义工活动,2007年至今年度共发展义工420人,超额完成学校的指标,工作时间累计280小时。

4、以学生素质教育为龙头,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教育

依托学院的教学科研实力,举办了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论文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汽车青年”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由汽车学院、艺术学院大学生组建的江苏大学“自由舰”号节能车队已参加了两届HONDA(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另外,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参加了“中国大学生汽车创意设计大赛”,并在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综上所述,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以改革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党委成员集体决策,密切配合,站在视工作为使命的高度,想方设法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抓落实,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创新,均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实践证明,学院党委政治坚定,团结和谐,积极进取,勤政廉政,党政工作协调配合,是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电气学院党委先进事迹

两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电气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学校和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全院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学院党委在2008年11月底完成了院党委委员的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了以刘国海为书记的新一届院党委委员会。院党委下设23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6个,本科生党支部4个,研究生党支部13个;目前共有党员513名,其中教师党员99人,本科生党员205人,研究生党员209人。

(一)强化党委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形成学院党政工作坚强核心

学院党委认真抓好自身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党政一把手各负其责,职责明确,班子成员对各项工作都作了明确的分工,学院主要工作和重大事项必须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整个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在当前的“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院领导班子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为全体党员做出表率,积极查找并解决影响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强化竞争机制,以学位点的建设促进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

1、深化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学院坚持和完善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通过有计划、有要求、有重点发言的理论学习研讨,不断提高学院党政领导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学习“党章”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和《领导科学概论》的读书活动。引导党支部积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和党员组织生活,树立先进典型,设立“党员示范岗”,推广优秀支部的先进经验,切实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

2、探索党建创新工作新途径,服务于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党的建设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两年来学院党委开展了“倡导学术精神,弘扬职业道德”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等活动。活动中,学院对每位教师的师德和学术道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与评优、评先进等活动直接挂钩,以对广大教师形成激励机制,使一批教学、学术的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2008年多名党员被推荐为“校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

3、利用分党校阵地,强化理论武装为确保新党员质量,按照校党委的要求,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为首的院分党校教学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校、院、网络三级党校的作用,在对积极要求入党的大学生、研究生进行系统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成立了课外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通过学习,使广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础知识的了解,明确新时期党员标准和入党条件,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两年来,接受院党校启蒙教育的大学生人数近800人,近400余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院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通过率达96%以上。

4、把握方向,突出主题,强化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党委重新制定了《电气学院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实施细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更为详细和明确的要求。并在学生社区成立了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加强了学院与学生社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在社区中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党的基本知识,面对面向大学生解答申请入党的有关问题,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加强引导、教育和培养,帮助广大同学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做好申请入党大学生的第一次组织谈话,使党支部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学生社区,扩大了培养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平台,也使党员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

(三)以党建工作推动学院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核心作用,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治、组织保证。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办学层次和育人质量大大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学科队伍结构初步优化、办学效益得到提高,各项事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学院本科专业发展到5个;在院本科生人数已达到了170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人数也稳定在400余人,在读博士生50余人。

硕士点增加到9个,在原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博士学位点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点、电气工程一级硕士点和信息与信号处理硕士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江苏省拟建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也已经初步调研论证,正在逐渐形成。

2006年“电路”获国家精品课程,这是学校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地方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主要技术基础课改革与实践”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重大教学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在江苏大学第二届教学大赛中,通过认真组织,电气学院取得了一个第一名,三个第三名和一个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

近两年中,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新项目以及较大的企业协作课题3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项目10余项,其中教育部发明一等奖一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共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共发表学术专著、教材近30部,每年都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指标。

完成了江苏省特色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省级示范中心建设和设备更新、新专业实验室设备的完善及学生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等工作。部省公建的资助达到1000万,投入电子信息与电工实验室300万。实验室管理体制健全,自编讲义42本,普通电工实验室、电子电路实验室等实现全天候开放,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工作能力。电工电子实验室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以优秀成绩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

全面启动了“以管理督导学,以目标提升学,以榜样激励学,以科研实践学,以活动促进学”“五学”学风建设活动。校第四届星光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我院以总分第二捧得“优胜杯”,电子设计竞赛获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党的建设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党支部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的规范性,寻找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加强党员教育;其次,在思想认识方面,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识机遇中把握机遇,但观念更新不快、创新力度不大的情况依然存在;第三,近年来学科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后的工作中,怎样增强学科点的内涵建设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第四,在办学方面,师资队伍在质量、结构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学院发展的要求。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先进事迹

自2007年7月以来,学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党建创优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学院党建工作在学校2007年考核中达到优秀标准。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校领导联系点单位之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围绕学校主题,结合学院特点,提出了“深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在各个环节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分析检查报告,找准了突出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整改方向。

坚持边学边改,着力解决广大师生关心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积极推动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为学院教师参与横向科研项目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学校“1863”计划。二是积极争取企业的奖教基金,用于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进一步完善新引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三是在句容市宁武化工有限公司接收15名本科毕业生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基地,继续帮助未就业同学解决就业问题。四是帮助符合条件的考研学生联系调剂学校,6名同学顺利被调剂学校录取。五是针对学院贫困生比例较高、助困经费不足的状况,积极争取到了企业的奖助学金,缓解学院贫困生助学问题等。

二、抓教育,抓管理,党建工作创特色

两年来,学院党委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强基工程”和“五好”目标管理要求,以理论学习、业余党校、制度建设等为抓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1、理论武装常抓不懈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院党委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围绕科学发展观、新党章、党风廉政等方面展开专题学习,认真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各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理论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学习十七大,学习新党章”、“育高尚教风师德,创本科教学名校”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参与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5篇研究论文获奖。

2、组织建设规范有序

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按照《化学化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学院重大事项。院党委定期召开党委委员会会议,与院行政一起决定本单位重大问题,与院行政共同负责全院的工作。

重视党支部建设工作,把党支部建立在最基层的系、中心单位上,组织健全,设置合理。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党支部目标评估工作,不断加强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各支部规范有序地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良好。推荐的“最佳党日”活动方案多次获得学校奖励。

学院党委和各党支部十分重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健全,程序规范,手续完备。两年共发展党员118名,预备党员转正74名。

严格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环节,认真做好学院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将党的知识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两年来,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均达90%以上。分党校认真做好每年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两年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83人,平均通过率为85%。

3、党建“三个一”扎实有效

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党建三个一”工作。学院4个教工党支部与结对班级联系紧密,深入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形成优良的学风班风,化教0602班和应化0602班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学院138名优秀学生党员与83间寝室结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帮助学习困难同学工作方面普遍取得了显著成效。

4、社区党建形成亮点

把党支部建在大学生公寓社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最扎实的措施,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思想问题的最有力办法,更是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阵地。为此,学院在学生社区设立了社区党支部办公室,下设“爱心回收中心”和“先锋服务中心”,并配套了相关办公设施。化工学院社区工作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组织的历次检查中,学院优秀宿舍比例始终处于前列,且无一不合格现象。两年来,有6人次获院“社区优秀党员”、28人次获院“社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以党建促发展,各项工作结硕果

两年来,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行政密切配合,带领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根据学校建设发展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提高学院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贡献度。

1、队伍建设显新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积极贯彻学校拔尖人才工程和百名博士引进工作,在引进学科带头人(“973”项目主持人)后,2009年又签约引进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积极选派10名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使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发表更多高水平的SCI论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教学改革创新佳绩

学院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抓手,以培养教学名师为目标,自2007年底启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基地和师范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今年学校师范生“精彩一课”比赛中,学院二位选手均获一等奖;2009届147名毕业生的一次性学位授予率达97.3%。

3、学科建设有新突破

学院成功申报应用化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校级重点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逐年大幅增加,在校硕士生达130余名。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博士点等在校博士生有20余名。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位论文双盲送审合格率100%,毕业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合格率100%。省优博士论文1篇、省优硕士论文2篇,多篇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获得校优。

4、科研工作上新台阶

两年来,学院建立了10个科研团队,在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不断提高在学校“国”字号工程建设中的贡献度。获批纵向科研课题1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4项,其它项目7项,实现到帐经费近200万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学院教师发表核心以上刊物论文18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60余篇;完成专利申请25项,专利授权6项;获省部级三等奖和优秀奖各一项,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一项,获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奖10项。2008年“绿色化学与化工新材料”被学校评为院级科技创新团队。

5、学生工作再创新高

学院党委坚持“日常管理常抓不懈,特色工作大造亮点”,以“学习型公寓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从源头上狠抓学风建设,率先创建了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制度、优良班风目标管理制度和文明寝室流动制度。两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学生早操质量、班级达标率、文明宿舍比例等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学校前列,2009年考研录取率达35%以上,为全校第一。

学院团委、学生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建了“零点”系列化团学组织,成立了学院马克思主义研习会,形成了“小叶在线”心理健康教育、“化工在线”知识竞赛、“零点杯”足球告别赛等品牌特色文体活动,在组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作品竞赛、科研立项等活动中多次获奖。

2007年以来,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谢吉民院长被评为镇江市百佳优秀党员;刘秀丽同学荣获2007年度全校唯一的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李辉辉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姜逸倩等两名同学先后被评为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和2008年度江苏省三好学生。

学院团委被评为2008年度校 “红旗团委”,院学生会荣获校“优秀学生分会建设单位”称号;学院分工会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工会组织”;06化教2班和06应化2班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

京江学院党委先进事迹

二年来,京江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加强党的建设,凝心聚力,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学院发展的保障助推作用。

一、统一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考核成绩优异

院党委从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引导全院党员,明确目标,统一认识,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基本建设,并贯穿于现实工作与活动之中,组织好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及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学习教育,营造氛围,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严把“四关”,即思想教育关、政治方向关、选人用人关、勤政廉洁关。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要求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二年来获批校党建及思政工作研究课题2项,获党建创新奖及最佳党日活动方案4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金点子征集奖4项。注重教育预警、民主监督、责任追究三方环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学校党建评估考核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面推进,以评促建,提升内涵,并形成长效机制。学院党建工作在2008年全校党建考核中取得984分的高分,成效显著。

二、凝心聚力,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精干高效作风

京江学院办学规模大,工作人手少,青年教工多。独立学院的运行机制与社会压力,要求不但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基本的办学条件,更要有积极高效、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京江学院教职员工中,党员占81%。院党委狠抓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努力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着力营造一种风清气正、廉明务实的良好党风,锻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敬业、顽强、团结、精干的工作团队。正是在这样规范高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下,京江学院57名工作人员承担了全院9312名学生的各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并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坚定信念,求实创新,顽强拼搏”的京江精神亦已初步形成。

三、规范程序,强化积极分子培养,做好党员组织发展

党员的教育、培养、发展和管理是院党委的一项重点工作。二年来推行了入党积极分子自主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意识。为使组织培养工作重点突出,将工作起点前移,即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时就深入班级,广泛宣传党的知识,激发同学对党组织的崇敬和向往。每届新生均有80%左右的同学递交入党申请书。培养过程中加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联系,特别重视对其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的考核。积极发挥党校培训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学院分党校活动有组织体系保障,有计划安排落实,有专项经费支持,有完备硬件设施,优选师资授课,规范制度管理,对考勤、考核、结业等环节严格把关,使党课培训教育成为培育党性修养、造就合格党员的基础工程。二年来,学院举办了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员1705名,结业1564人。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和《党章》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党员发展的标准,把坚持质量标准放在首位。制定并完善《京江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党员发展基本程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发展工作的纯洁性、严肃性和先进性,二年来共发展学生党员961名,在院风、学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注重对新党员表现的追踪反馈和继续教育。严格按照组织规范做好全体党员的系统管理工作。学院现有的714名党员动态信息管理适时在线,台帐清晰。

四、助推保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院发展成就显著

二年来,随着学院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委的政治核心和助推保障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坚持党政联席会制度,民主集中,互协共谋,强力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内涵建设逐步加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京江学院在全国独立学院中率先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率先成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科学习中心,率先建立优生优培制。先后完成了独立法人登记手续、内部行政机构改革和教学运行模式改革。成功组建了虚拟系、教研室,尝试将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业绩分挂钩。积极推进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探索“3361”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努力创建“4326”学风建设活动,着力营建文明、和谐、新型的学生社区,安全稳定工作卓有成效。学生在各种等级考试、各类竞赛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佳绩不断。

群团工作富有特色。陈静同学作为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典范入选全国教育新闻人物20强,被评为“江苏省十佳青年”。给地震灾区捐款总额和生均额在全校名列前茅。2007年荣获校教职工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及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荣获校学生军训优秀单位。2009年5月京江学院十周年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二年来,学院在省、市、校各类宣传媒体的报道篇数显增,对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先进事迹

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成立于2001年,下设第一综合支部、第二综合支部、第三综合支部、第四综合支部、饮食成品中心党支部、物业中心党支部6个支部,现有党员95名。2007年以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党总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重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集团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党总支的工作水平,增强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后勤集团党总支注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构建有利于后勤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后勤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品牌特色,增强经营服务能力。

深入基层,注重研究。集团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认真听取基层单位和群众意见基础上,对后勤集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后勤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集团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等六份调研报告。

问题透彻,思路清晰。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团领导班子找出了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勤体制、后勤队伍建设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制度不够健全、服务质量与师生期望仍有差距等四个突出问题,将通过建立健全人事分配制度、狠抓干部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切实加以改善,以实现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

二、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组织工作

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2007年底,后勤集团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大会,103位代表以高度的热情和主人翁姿态提出了各项议案39份。大会通过了关于《后勤集团工作报告》、《江苏大学后勤集团员工手册》、《江苏大学后勤集团工时制度实施办法(讨论稿)》的决议,为集团的人事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善制度促进发展。在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反腐倡廉自觉性的基础上,集团党总支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大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及《招投标实施细则》、《废旧物资处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坚持一周一次办公会议制度,并修订了《后勤集团总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形成了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的有机结合。

党建创新成绩显著。2008年5月集团党总支顺利通过了校党委组织部对后勤集团党建工作的考核,并获得了931分的优异成绩。物业中心党支部《争做服务先锋、开展“红旗值班室”评比活动》荣获“2007年度江苏大学最佳党日活动”三等奖;物业中心党支部《大手牵小手、真情处处有》、第二党支部《携手建和谐》分别荣获“2008年度江苏大学最佳党日活动”一等奖和三等奖;集团党总支选送的《开展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集团》荣获“2008年度江苏大学党建创新方案”一等奖。

三、加强思想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

丰富学习形式。在学习“十七大”精神、《党章》、科学发展观专题知识的基础上,集团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伟大的历程》、《西柏坡》、《一个检察长的巧取豪夺》等影片,以净化心灵,提升价值观。暑期带领党员赴革命老区延安学习,学习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一年一个学习主题,一年一次读书交流活动,07年至今集团党总支组织开展了“砍掉成本”、“提升执行力的68个关键”、“责任胜于能力”读书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工作生活,而且逐步形成了学习型、创新型集团的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集团党总支在集团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向知名度较高、影响较大的媒体发稿,两年来,累计向江苏大学新闻中心、《中国高校后勤通讯》投稿达80余篇,提升了集团形象,促进了部门、行业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合作。

四、加强群众工作,营造和谐后勤氛围

积极捐款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汶川地震后,集团分工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组织全体职工捐款5.3万余元,其中劳务派遣工自发捐款19197元,党员缴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13320元支持灾区人民。

群众体育工作成绩显著。两年来,集团分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群体活动先后荣获校第六届、第七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第三届教职工篮球比赛第一名、首届教职工乒乓球比赛第三名、“汽车杯”教职工排球比赛第六名、“迎奥运颂改革 创和谐”第三届教职工大合唱三等奖、“2006-2008年度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江苏大学先进基层工会组织”称号。

“青年文明号”榜上有名。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后勤文化熏陶下,集团涌现了一批批先进组织和个人,继2007年获得“江苏大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之后,学生第二食堂、恒昌物业公司附院项目部电梯司乘班组先后荣获“江苏大学青年文明号”,物业管理中心公寓四区项目部、学生第四食堂同时荣获“首届镇江市五一文明组”荣誉称号,食堂员工张辑同志荣获镇江市“五一技术标兵”称号。

 
 
 
 
 

Copyright @ 2010 江苏大学
技术支持:第一网络工作室 联系我们

您是自2010.5.1起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