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网上党校
 
专题教育
  名师讲座
  江大先锋
  人物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名师讲座 >> 正文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第六讲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报我中国发展方位为实现党在新世纪战略目标而奋斗(下)
(2008-08-30) 访问:

三、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对外政策

新中国外交工作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正确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已逐渐形成日益清晰的国际战略思想并付诸于实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显著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内工作、同时也是国际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1、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为40.11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75万亿美元,占了近30%,第二是日本,约4.62万亿美元;接下去是德国2.67万亿美元,英国2.13万亿美元,法国1.99万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都是1.65万亿美元,加拿大0.97万亿美元,西班牙0.96万亿美元,韩国0.66万亿美元。

美国军费开支最多,2005财政年度达到4162亿美元,比其他主要大国的总和还要多。美国科技实力也很强,每年研发经费近3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1/32003年度“全球1000强企业”中,美国有487家,占了几乎一半。

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但是,多数国家不赞成美国搞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美国的盟国也有不同意见。

仅在伊拉克,美国就付出了很大代价。据美国官方统计,伊拉克战争从2003320以美军发起“斩首行动”为标志爆发,到200351主要作战行动结束,美军共死亡139人。但之后死亡人数成倍增加。据美国媒体统计,截至2006107,美军已有2739名士兵死亡,1万多人受伤。美国在伊拉克的军费开销也很大,预计今年总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为伊拉克战争支付2000多美元。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连续6年增长,国力逐渐恢复,2004年经济增长7%。普京总统2004年连任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去年51日扩大到25国,经济总量达到12.48亿美元,超过美国。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去年10月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

日本除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债权国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

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

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一架波音747飞机有450万个零部件,共由65个国家的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其中包括不少中国企业。生产药品的德国拜耳公司,同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由拜耳提供中间产品,其他企业加工成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原来在一个企业进行的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组装和总装等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根据联合国0412月的统计,世界上人均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超过5.7万美元,最低的只有86美元,两者相差666倍。人均预期寿命,高收入国家为78.3岁,低收入国家只有49.1岁,两者相差近30岁。换句话说,不同国家的人一出生面临的预期寿命就不平等,这是西方人权专家通常不愿提及的一个简单而严酷的事实。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为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主张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而关键在于每个发展中国家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的成功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方针。

3、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威胁尤为突出。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近1700起恐怖事件,特别是西班牙“3·11”爆炸事件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举世震惊。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能源安全、资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输通道安全等也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4、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名目繁多的宗教,也有许多无神论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倾慕对象和学习榜样。“中国模式”,成为中国对于当今多样性的世界的一个重要贡献。

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竭力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这是对别国人权的侵犯,违背了民主潮流,也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20059月召开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西方主流媒体认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大价值观。中国现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亚于上世纪70年代前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的理念。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 舆论指出,和谐世界理论,展示了中国外交的成就与魅力,起到了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这一理论对于国际社会和全球发展的重要影响,今后还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5、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

地位稳步上升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9%。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十倍多,人均超过了1000美元。卫生保健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己经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共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原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中国是20年来对全球扶贫事业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为全球扶贫行动提供了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速比世界快6个百分点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对世界贸易和服务增长的贡献率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3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2%。舆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两年国际上那么关注人民币汇率,正说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中国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贸易额达1.4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在今后十年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世界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加强对华合作成为各国普遍的政策取向。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突破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450多家在我国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世界信息产业100强中已有90多家进入中国。外商在华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超过30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急邻国之所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40多亿美元援助,对地区乃至世界的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都表明我们朋友多,他们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世界上开始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大约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最近,还专门成立了“孔子学院”,致力于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加拿大,除了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以外,使用汉语的人最多。在澳大利亚,汉语是第一大外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努力创建和谐世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

四、关于如何正确观察、分析形势问题的几点思考

1、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形势。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红旗还能打多久?”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江苏大学校本部校园背依长江,假日漫步于江边,面对浩浩荡荡奔向大海的江水,大家可能就会想起地理教科书告诉我们的,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由西向东奔流入海。长江的流向是由西向东。但是,长江流经湖北的一段称为荆江,它的流向就比较复杂了,在不同的区段流向也不同:有由西向东的、还有由南向北、由北向南的,甚至还有由东向西的。复杂的流向使得传统的江南岸、江北岸的说法在这儿行不通了。于是聪明的当地人发明了一种办法,即面向长江下游,在左手的称左岸,在右手的称右岸。然而,若站在荆江边想起地理教科书上关于长江流向的结论,就会产生疑问: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我眼前的“实践”——长江的流向,和教科书上说的完全不一样,书上看来错了。那么,究竟是地理教科书上的结论对,还是眼前的“实践”对呢?答案是肯定的:书上说的对。那么,错又错在何处呢?错就错在,不能用对长江在湖北某一个区段、某一个局部的流向的判断,代替对长江的总的流向的判断,否则就会犯认识论上的以局部代替全局、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界演变的规律有相通之处。从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迄今,只有短短的八十多年。在社会主义的鼎盛时期,全球有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3,还有更多的国家人民对社会主义心向往之。经历苏、东剧变后的今天,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即令如此,世界上还有近14的人口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能说社会主义垮了呢?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的角度观察问题,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从来都是一个充满斗争的曲折过程,而不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全球范围而言,花了三百多年时间,其间经历了很多次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如此艰难,那么,以取消剥削压迫为其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所遇到的反抗,必然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时所遇到的反抗激烈得多,所需时间也可能更长。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曲折,即令像苏东剧变这样的反复、曲折,也并不奇怪。历史从来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的。

2)要学会正确观察、分析国内形势。

中国在前进,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是前景光明,形势越来越好,还是前程晦暗,不知去向何处?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对当代中国形势的认识,在我们身边都存在。要使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必须要使人们能正确估价中国的形势。

(a)要站得高些、望得远些来看中国,要看全局、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成就是巨大的。从53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到今天,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面对琳琅满目、要什么有什么的市场,现在的青年人很难想象直到七十年代中国人手捏几十、上百种票证去商店的日子;八十年代初,有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就很能让左邻右舍羡慕了,而现在,普通城镇居民人家拥有一台以上彩电的已毫不稀奇;九十年代初,打一个长途电话甚至要到邮局等上几小时。而现在,哪一家的电话都能打往世界各地,而且一拨就通,等等,等等。总之,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虽不能说已经多么富裕,但比过去要好过多了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会越来越好。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始终处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间,我们走过弯路,甚至犯过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都是在没有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很快纠正了错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从此走上了快车道。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动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未来将会比现在更美好,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创造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必将在国际共运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

(b) 要把中国放到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中看,借外国人的眼睛看中

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世所瞩目。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经济强国在着眼于21世纪世界战略格局中自己的有利位置时,都把对华关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纷纷与我构建各种各样的战略关系协作关系伙伴关系。中国的崛起,使得西方的智囊团们惊呼“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甚至是中国世纪:更有人在中国周边邻国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还在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按汇率法计算为300多美元时,世界银行等组织就曾经按购买力平价法(国际比较项目法)算出中国的人均GDP为一千多美元。中国在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贸组织(WTO)的谈判中,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对我国提出这样的要求:按GDP总量计算,中国已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发达国家,因此应当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应当指出,中国威胁论是毫无道理的。中国早就宣布过,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中国即使强大了,也决不会欺侮别人。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虽已位居世界第四,但按人均计算还比较落后,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西方不可能期望中国吞下损害本国民族利益的苦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从各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到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出现,不都是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正在走向强大,不都在说明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吗?

(c)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现有的问题都是前进中、改革

和发展中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发展,问题必将得到逐步解决,中国必将更加繁荣、强大。

经常听到人们议论:你说形势好,可看看身边、社会上,什么腐败现象、社会治安问题、职工下岗、国企改革问题,可说是问题多多,这又如何解释呢?

应当指出,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有些还很严重。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应当影响我们对国家形势总的判断。因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前面,我们说要借外国人的眼睛看中国,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自己也不能总是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有一首咏庐山的诗这样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庐山常年云遮雾罩,身在庐山中要想看清庐山全貌是很困难的,只有站在高处或远处看,才能看得清楚。观察国家形势也有类似道理。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环绕在我们身边,交织在我们周围,就如同庐山云雾一样,往往容易遮住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对各种矛盾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主流看不清楚。要在一个12亿多人口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谈何容易?新旧体制的矛盾,新旧运行机制的碰撞,利益调整使得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的冲突,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激荡,国际环境的影响,两方敌对势力的破坏与干扰,就使得中国的改革进程异常复杂,矛盾格外尖锐。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驾驭复杂局面,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才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腐败问题,古代有,现代有,中国有,外国也有。党和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包括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舆论的,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和遏制力度,力图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我们不可能 “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指望通过一次“运动”就彻底消灭腐败现象,杜绝腐败行为。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世界上“绝对纯净”的事物是没有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中央早就宣布,改革开放搞多久,反腐败就搞多久。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与腐败斗争到底的决心,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绕过道道激流暗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2、外交历来是为内政和本国战略利益服务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应以符合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外交上的体现。形势比人强。我国当年发起“乒乓外交”,邀请基辛格到中国秘密访问,从而逐步改善中美关系;而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历史上有名的强硬反共分子,他也主动要求到尚未与美国建交的共产党国家中国来访问。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实际上,双方的意识形态立场并未改变,而政策改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本国的战略利益。国际交往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意识形态,就可能束缚我们的手脚。我国对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以及印度、越南等国的外交政策的及时调整,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实行独立自主的、务实稳健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切以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战略利益为出发点,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外交上的体现。今后,如果遇到别人(别国)告诉我们中国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们就应当冷静思考,不但要研究他所说的内容,更要看看他这样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任何人都不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更热爱我们的中国。别人说“中国应当怎样”,归根结底是希望中国变得更适应他们的需要。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3、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外交发言权以实力为后盾。集中精力搞建设、让中国进一步强大起来,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出路。当年的中国外交部长陈毅,曾经对当时的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说过这样的话:“聂老总,你的原子弹一爆炸,我这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硬多啦!”这就是实力的作用。我国在当时国力还不强盛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发展“两弹一星”,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有了这些东西,成了核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某些国家似乎能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为什么有同学认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态度有时似乎“不够硬”?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各自的国家实力所致。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影响力,增大发言权,根本出路还在于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中国进一步强大起来。

4、中国的和平崛起势不可挡。但必须高度警惕西方及先发国家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形式的遏制和扼杀。韬光养晦的政策必须长期实行。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7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国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面临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的发展中国家。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中国正在、并且必将崛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不争事实。问题是如何崛起?对此,国际社会有一些疑虑,某些别有用心者也乘机造谣惑众。因为历代列强的崛起,都是以发动战争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为手段的。和平崛起,这是我们自己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和既定政策,正在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提出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论,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发展的实践表明,我们不但不会对别国造成威胁,反而会给邻国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发展和崛起,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良好的国际环境非常重要。从历史上看,先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的发展和崛起,从来是十分警惕的。如果撇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前苏联国内的原因来看苏联解体,美国和西方国家等先发国家对苏联在政治上的围剿、经济贸易上的遏制、军事上的“挑逗”竞赛(“星球大战”计划),耗尽了前苏联的国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美国军界上层有人鼓吹:美国现在可以一次性摧毁俄罗斯和中国的核武器而不必担心遭到报复。目的何在: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我们必须注意防止先发国家对于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发展的遏制和扼杀,也必须十分警惕某些西方先发国家用对付前苏联的类似办法来对付我们。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周边和国际环境。韬光养晦的政策必须长期实行。

5、未来二十年是我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确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调查表明,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信任,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建设取得的成绩高度肯定;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同时,大学生高度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对一些重大问题也时有疑惑,对此,我们有责任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必须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现状及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在这一格局中的应有位置,牢固树立青年一代正确的国际战略观,明确当代中国青年在新时代的历史重任,并积极为之而努力奋斗。要帮助大家认识到未来二十年是我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确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6、努力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主要指标就是综合国力。近年,又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软实力”,主要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与形象等,其核心在于价值观。软实力在国际政治较量中的作用就是力争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更关键的在于屈人之心。未来国家间的较量更多的是比谋略,比无形的力量。在现实国际社会中,软实力的竞争更为残酷,更加隐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在国际社会中之所以影响力大,除了其硬实力(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等)的原因之外,其软实力(美国文化、价值观、好莱坞、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二战以来,美国发展的所谓“华盛顿共识”风靡一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中国式发展道路更适合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这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有人提出,现在应当建立“北京共识”。(在美国NBA打球的篮球运动员姚明去年被评为全国劳模,曾经引起争议。实际上,大家想一想,姚明的坦诚、自信、友善、谦虚、良好的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和精湛球技,让对中国人不甚了解的美国人,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的崭新风貌,这不也是当代中国软实力的一种展示么?这种宣传展示作用对国家的贡献,可能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劳模难以起到的。)这样的结果,对于国际社会的某些人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因此,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我们现在的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不断地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让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进一步强大起来,是我们当代中国人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思考题

1、如何看待当今国际国内形势?

2、为什么说未来二十年是我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作用?

(喻骏执笔)

 
 
 
 
 

Copyright @ 2010 江苏大学
技术支持:第一网络工作室 联系我们

您是自2010.5.1起第位访问者!